中國從南非進口首船飼料玉米,專家:進口玉米“美國獨大”格局正被改寫 |
發布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23-11-23 閱讀:1252次 |
【環球時報-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】5月4日,一艘滿載著玉米的貨輪自南非順利抵達中國廣東麻涌港,首船重5.3萬噸飼料玉米到達中國,標志著南非玉米輸華通道的正式打通。不久前的1月7日,第一船6.8萬噸玉米從巴西跨越太平洋,同樣停泊于麻涌港,宣告著巴西玉米開啟了出口中國市場的新紀元。 相關專家對《環球時報》記者表示,中國連續開辟了巴西、南非兩個玉米進口來源國,一改之前中國玉米高度依賴美國、烏克蘭兩個北半球國家的局面。“南升北降”的趨勢意味著中國玉米進口此前“美國一家獨大”格局在2023年正在發生重大改變。 美國玉米占比大降 《環球時報》記者從海關總署查詢到的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,中國進口玉米約752萬噸。其中自美國進口的玉米最多,為285萬噸,占比37.8%;其次是巴西玉米,數量為216萬噸,占比28.8%;烏克蘭玉米208.6萬噸,占比27.7%。 在此之前的兩年,美國和烏克蘭占據著中國進口玉米絕對主導位置,占比超過九成。數據顯示,2021年,中國玉米進口2800萬噸,其中美國占比70%,烏克蘭占比29%。2022年中國進口的玉米中,美國玉米占比72%,烏克蘭玉米約為26%。 上述數據對比清晰地顯示出,在中國玉米進口構成中,來自美國的玉米占比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巨大下降。美國農業部5月4日出口報告也顯示,始自2022年9月1日的2022/23年度,美國對中國玉米出口總量為803萬噸,同比大降45.2%。據美國農業部數據,今年4月下旬,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已累計取消62.4萬噸美國玉米訂單。 “南半球力量”強勢崛起 研究機構“國貿期貨”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在過去的2023年第一季度,中國進口的巴西玉米達到 216.28 萬噸,占巴西玉米一季度總出口量的 29.33%。中國也因此超過了日本等傳統進口國,成為巴西玉米最大買家。 在開辟巴西玉米輸華通道后,中國又迅速把南非納入玉米進口版圖中。為南非玉米打開中國市場大門的中糧集團在一份新聞稿中稱,玉米是南非當地最主要的農作物,產值約占全部農作物的40%,南非玉米產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十。南非生產的飼料級黃玉米,水分低、雜質低,品質優良,是全球高品質飼料玉米的重要來源。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采訪時告訴《環球時報》記者,有第一艘玉米船來到中國,就有第二艘、第三艘。他表示,南非到中國的玉米通道的打通背后,是一系列復雜的工作,“這意味著涉及整個進出口以及上游種植等環節的問題都被解決了,也意味著將有更多南非玉米成為中國貿易商的選擇,更多南非玉米會來到中國。” 中糧集團在5月4日的新聞稿中稱,從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建設來看,連續打通巴西和南非玉米輸華通道,推動形成美國、黑海等北半球玉米主產區與南美、南非等南半球玉米主產區互為補充的流通格局,有利于進一步平衡全球季節性、區域性玉米供給波動,有助于穩定中國玉米的全球供應鏈系統。 進口多元化的安全意義 玉米是中國重要的飼料糧,在糧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5次提及玉米,僅次于被提及8次的大豆。數據顯示,近年來中國玉米進口量呈逐年遞增趨勢,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進口國。此前,美國和烏克蘭在中國玉米進口中一直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。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,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,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。李國祥認為,實現糧食進口的多元化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。他告訴《環球時報》記者,玉米來源多元化,意味著進口風險的降低。除了自然災害外,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也提示中國糧食進口應該加強風險管理,“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”。 李國祥分析說,由于俄烏沖突,烏克蘭玉米出口重心轉向了歐洲,且由于黑海協議的續簽存在不確定性,中國自烏克蘭進口玉米受限;而此前中國最大玉米來源國美國則持續打壓中國,兩國關系不斷緊張。李國祥認為,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上來看,尤其是地緣政治沖突風險之下,中國有必要開拓更多的玉米進口來源。現在,中國玉米進口領域“美國一家獨大”的格局已經正在被改寫。 |
打印本頁 || 關閉窗口 |